六安市人口总量发展稳定 老龄化进程加快 liuan lao nian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老年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和谐、家庭生活稳定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此,根据我市老年人口变化特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关注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妥善解决好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对于促进我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六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市人口发展现状及老年人口特点
  (一)人口总量发展稳定,常住人口与去年持平
  据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为609万人,其中男性为308.85万人,占50.71%,女性为300.15万人,占49.2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90。人口出生率为11.23‰,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93%,居全省第2位。人口总量发展稳定,常住人口与去年持平,呈现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态势。
  (二)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27.64万人,占20.96%;15-64岁的人口为405.90万人,占66.6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5.45万人,占12.3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09个百分点,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见表1)


表1:六安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

年份
年龄百分比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
25.19
67.51
7.30

2005年
22.54
67.41
10.05

2008年
20.96
66.65
12.39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老年人口比重就有所上升,“四普”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5.09%,“五普”为7.30%,“五普”比“四普”上升了2.21个百分点。 2005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1.70万人,比2000年“五普”时的老年人口43.47万人,增加了18.23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7.30%上升到10.05%,上升了2.75个百分点。2008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12.39%,比2005年上升了2.34个百分点,2005至2008三年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13.7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58万人(见表2)。2008年我市年龄在60-65岁之间人口有34.8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10万人。


表2:1990-2008年六安市老年人口数及比重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常住人口(万人)
603.05
595.46
614.00
609.00

#65岁及以上老人(万人)
30.70
43.47
61.70
75.45

老人占常住人口百分比(%)
5.09
7.30
10.05
12.39



  (三)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家庭养老功能削弱
  2008年,我市老年抚养比为18.59%,分别比2000年和2005年上升了7.78和3.69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进一步延长,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会进一步提高。(见表3)


表3:六安市人口抚养比及家庭户平均人数

年份
人口抚养比(%)
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人)

总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2000年
48.12
37.31
10.81
3.53

2005年
48.34
33.44
14.9
3.02

2008年
50.04
31.45
18.59
2.91



  与此同时,家庭户平均人口的减少也预示着家庭养老功能会有削弱的可能。 2008年,我市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为2.91人,与2000年、2005年相比均有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老年人分开居住,这也造成了老年人独居比重上升,家庭养老模式的改变。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的重大问题之一,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我们应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趋势,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 提高认识,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压力。二是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老年人口问题,认识到发挥低龄老年群体人才宝库的作用,是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将老年人口作为社会家庭的负担,要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分挖掘老年人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为发展六安老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经济,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才能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2008年我市全年生产总值达534亿元,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8754元,比上年增加1532元;财政收入42.3亿元,增长28.5%。国民经济保持了效益好、速度快、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只有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才能增强经济承载能力,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加快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健全正常的养老保险增长机制。为确保老年人口的收入得到逐步提高,我市已连续四年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09年我市将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使老年人口能够享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
  3、完善社会化养老制度,逐步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居家养老体系。受家庭户人数减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的影响,传统家庭养老的模式已有所变化。从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老年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基本选择。在城市积极创造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强力推进以五保户集中供养为主的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困难群众的保障制度。
  4、推动卫生机构建设,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的需求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建立社会化的老年照料医疗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拓展老年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服务领域,加大对大病和重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的帮困力度;二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老年卫生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三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老年卫生保健的经济保障水平,加强社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各异、高效低耗、方便快捷的老年医疗保健网络